close


媽祖介紹:

    媽祖又稱天妃、天后、天上聖母、娘媽,是歷代船工、海員、旅客、商人和漁民共同信奉的神祗。古代在海上航行經常受到風浪的襲擊而船沈人亡,船員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問題,他們把希望寄託於神靈的保佑。在船舶啓航前要先祭天妃,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,在船舶上還立天妃神位供奉。

    相傳媽祖的真名爲林默, 林默娘,誕生于宋建隆元年(960年)農曆三月二十三日。宋太宗雍熙四年(987年)九月初九逝世。 媽祖爲福建莆田九牧林六房之後。

     媽祖誕生于宋建隆元年(960)農曆三月二十三日。在她出生之前,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,十分盼望再生一個兒子,因而朝夕焚香祝天,祈求早賜麟兒,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,父母大失所望。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,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爲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,晶瑩奪目,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。所以,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,也就特別疼愛。因爲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,便給她取名林默,父母又稱她爲林默娘,默娘。
    
     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,八歲從塾師啓蒙讀書,不但能過目成誦,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。長大後,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爲事,矢志不嫁,父母順從她的意願。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,平素精研醫理,爲人治病,教人防疫消災,人們都感頌她。她性情和順,熱心助人。只要能爲鄉親排難解紛,她都樂意去做,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。人們遇到困難,也都願意跟她商量,請她幫助。
 
   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,還洞曉天文氣象,熟習水性。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少礁石,在這海域裏遇難的漁舟、商船,常得到林默的救助,因而人們傳說她能“乘席渡海”。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,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,所以又傳說她能“預知休咎事”,稱她爲“神女”、“龍女”。
     
    宋太宗雍熙四年(987)九月初九,是年僅二十八歲的林默與世長辭之日。這一天,湄洲島上群衆紛紛傳說,他們看見湄峰山上有朵彩雲冉冉升起,又恍惚聽見空中有一陣陣悅耳的音樂……。
      
     從此以後,航海的人又傳說常見林默身著紅裝飛翔在海上,救助遇難呼救的人。因此,海船上就逐漸地普遍供奉媽祖神像,以祈求航行平安順利。
 
     媽祖一生在大海中賓士,救急扶危,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舟商船;她立志不嫁慈悲爲懷,專以行善濟世爲已任。  歷代對媽祖的賜封根據史料,宋、元、明、清幾個朝代都對媽祖多次褒封,封號從“夫人”、“天妃”、“天后”到“天上聖母”,並列入國家祀典。
    
     媽祖逝世時鄉人感其生前治病救人的恩惠,于同年在湄洲島上建廟祀之,這就是名聞遐邇的湄洲媽祖廟。祖廟於天聖年間(西元1023-1032年)擴建,日臻雄偉。明永樂年間(1403年-1424年),航海家鄭和曾兩次奉旨來湄嶼主持禦祭儀式並擴建廟宇。至清康熙時,已形成了具有五組建築群的“海上龍宮”。可惜,原有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已廢圯,現存原建只剩下“林默的父母祠”,規模較小。近年來,湄洲祖廟進行了大量的復原修建工作,另投資1億多元興建了媽祖新殿,新殿宏偉壯觀,被世人譽爲“海上布達拉宮”。臺灣及東南亞各國的衆多媽祖廟都由莆田湄州天后宮“分神”而立。莆田湄洲島的上媽祖廟,泉州天后宮,天津的天后宮,澳門的媽祖閣,臺灣北港的朝天宮最有名的大廟之一。

北港媽祖
    媽祖信仰,是閩台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媽祖,亦稱“天妃”、“天后”,是林默娘的神化。林默娘系福建莆田湄洲林願的第六女,生於宋建隆元年。生下彌月不聞啼哭聲,取名林默。史載,十幾歲時有道家來往其家,指點她學會了氣功。此後,她運用功夫,預報天氣變化,替人診治疾病。人們非常感激她,把她當作神女、龍女而崇敬。林默娘于28歲時去世,附近漁民非常悲痛,自動建造祠廟奉祀她。福建、臺灣等地的居民大多篤信媽祖,把她視爲航海保護神,作爲年歲豐收和保境平安的象徵。奉祀媽祖之廟,稱爲“媽祖廟”或“天后宮”,以莆田湄洲島媽祖廟、天津天后宮、臺灣北港媽祖廟爲三大祖廟,每年農曆三月二十三爲媽祖誕辰紀念日。

   北港朝天宮,在臺灣省西部雲林縣北港鎮,是現在臺灣媽祖廟中規模最大的一座,它是清康熙三十三年由福建姓傅的人遷往臺灣的,相傳創建於清康熙三十三年(1694年)。是年,佛教臨濟宗第三十四代僧樹璧奉迎福建湄洲祖廟的媽祖神像到臺灣,在笨港(即今北港)登島。樹璧初抵時,租借簡陋民房,供奉神像。康熙三十九年,編竹葺茅,成一小祠。雍正八年(1730年),易茅爲瓦,煥然一新,其後又多次修葺,香火愈盛。
 
    光緒三十一年(1905年),發生地震時,朝天宮大殿破損,亭台倒塌。後經民衆募得鉅資,於光緒三十四年重修,始成今日之規模。該宮爲中國宮殿式建築群,四進。宮門前有一廣場,石地石牆,設有正、左、右等出入口。正面入口兩側置一對小石獅,牆頭有四海龍王石像。宮門一分爲三,中爲山川門,右爲龍門,左爲虎門。山川門前,立有一對蟠龍巨柱,另有一對石獅。龍虎二門楹柱下各置一對石盾。三門的牆壁上,裝飾有種種雕刻。第二進爲正殿,是媽祖聖母殿,進深近13米,分爲前後兩段。從殿外觀看,正殿頂似有三層,琉璃瓦頂,前段屋頂翹脊上塑有麒麟送子及2只鳳凰。東西兩廂供奉注生娘娘、而境主公和福德正神,第三進中室爲觀音佛祖殿,供奉觀音菩薩,右室爲三界公殿,供奉三官大帝,左室爲五文昌殿,供奉五文昌。觀音殿有石刻龍柱一對,刻有“乾隆乙未年臘月敬立”字樣。五文昌殿階前有雙龍丹墀一塊,刻有“道光庚子年陽月立”字樣。最後進是聖父母殿和供奉歷代住持神主的開山廳。宮內至今還保存著康熙年間製作的媽祖天妃冠。1972年,朝天宮被定爲臺灣省宗教紀念物觀光區。1985年,臺灣當局定其爲省二級古迹。






北宋‧媽祖林默娘藉穢跡金剛咒修得神力
    媽祖林默娘生於北宋太祖元年(西元九六○年)。據《莆田縣志》載,林默娘四、五歲時隨父乘船到浙江海普陀山;林默娘看到觀音菩薩像後,精神受到奇異的感召,有了預知休咎的能力。八歲入塾啟蒙,過目成誦而輒解奧義,且聞一知十,宛如神童。十歲時,頃心於佛陀,喜歡朝夕焚香誦經禮佛,毫無倦容。十三歲時,一日老道士玄通來到林家化緣,乃對默娘說:「我看你出生以來,就具有佛性,你應該把你的這副慈悲心腸,去拯救世人才對」。說罷,授以『玄微秘法』。經玄通老道士教授後,默娘頓悟一切佛道經典的真義(詳劉昌博《台灣搜神記》一書)。


    據耕雲居士著的《觀潮隨筆‧第一輯世說》書中說:媽祖皈依於大悲庵的淨光上人,淨光上人傳授媽祖以「綠度母觀音本尊」及「穢跡金剛」諸密法,並為專說大乘要義,兼授「三昧耶最上戒」,未幾修得神通,每為邑人驅邪治病,群咸目為神人,而救弱、導航、解海上危難,功德尤大。若依阮昌銳《莊嚴的世界》說法,媽祖十六歲時,有一天與女伴在庭院休憩,忽然有神人從古井出,手執「銅符」,將「銅符」交給默娘後,昇空而去。默娘潛心鑽研「銅符」的靈妙,學得一身法術,用「銅符」驅邪壓煞,消災解厄,治病濟世。


按:據聞一千年前媽祖在古井所得之「銅符」即「穢跡金剛符」。大悲庵 淨光上人傳授給林默娘 居士的是「綠度母觀音」及「穢跡金剛」等密法,所以媽祖才有此神力。



媽祖聖號:南無大悲慈仁天上聖母天尊

天上聖母心咒 : 嗡 阿利也 蘇利哆 陀密 梭哈
(此乃密咒--需灌頂才可持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玄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